留意子女有否出現警號

青少年曾遭網絡欺凌自殺風險較高

隨着數碼時代興起及普及,網絡欺凌變得越來越普遍。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鍾燕群表示,研究發現,曾遭受網絡欺凌的人士較其他人有較高的自我傷害及自殺行為風險,網絡欺凌也可能會對他們的精神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鍾燕群稱,網絡欺凌是指利用數碼科技進行故意並重複的滋擾、侮辱或任何其他對他人造成傷害或困擾的欺凌行為。網絡欺凌可以以不同形式發生,例如散播謠言、發送無禮或冒犯性的電子郵件、發布圖片和影片、假冒他人、網絡跟蹤、威脅或排擠。

她指出,西方一項較早期的研究顯示,曾經歷網絡欺凌的學生試圖自殺的可能性是其他學生的1.9倍,而近年本港一項研究也發現,曾遭受網絡欺凌的青少年出現自殺念頭是沒有遭受網絡欺凌的青少年的兩倍多。因此,大眾應多認識及了解網絡欺凌,並留意自殺的警號。

家長應傾聽孩子經歷以示支持

她說,家長可多留意子女有沒有使用電腦或手提電話的行為模式或次數有所改變、使用互聯網或社交媒體時或後產生焦慮或情緒困擾、停用或刪除社交媒體帳戶、逃避關於使用數碼媒體工具的話題、不願上學或參加社交活動、學業成績下降,這些都是網絡欺凌的常見警號。

部分遭受網絡欺凌的人士可能會出現自殺念頭。她表示,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或動力、感到持續「唔開心」、明顯的行為改變或社交退縮、食慾或睡眠時間明顯增加或減少、增加飲酒或濫用藥物、在網上或書本尋找自殺的方式和地點、寫下遺 書、以及收藏木炭、大量藥丸、刀或其他具殺傷力的物品,這些都是自殺的常見警號。

她表示,我們應避免在互聯網上分享或透露個人資料,例如個人全名、地址和身分證號碼;避免在互聯網上把陌生人加入為朋友;避免打開不明或可疑的電子郵件和附件,或從不明來源下載軟件,都是預防網絡欺凌的方法。

若遇到網絡欺凌或出現情緒困擾,同學應主動告訴親友或信任的成年人,或盡早向專業人士求助。

至於家長也不要責備孩子,冷靜地與孩子討論並傾聽他們的經歷來支持他們;如有需要,可向服務提供商舉報,並要求封鎖或刪除相關內容。另外,家長亦應多關心孩子,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如有懷疑,家長應盡早求助。市民如果發現有人出現自殺徵兆,應盡快向醫護或社區資源尋求幫助。

如欲了解更多相關的資訊和求助方法,可瀏覽「陪我講」網站(shallwetalk.hk)及「網絡欺凌與預防青少年自殺」專題報道:https://shallwetalk.hk/zh/mental-health-information/cyberbullying-and-prevention-of-adolescent-suicide/

文章轉載︰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