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世界精神衞生日 呼吁公眾关注精神健康
|
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旨在提升公眾关注精神健康。衞生署健康促进处高级临床心理学家钟燕群表示,许多精神健康问题早在青少年阶段开始出现,并引用研究,指超过3成精神疾患在14岁前发病,近5成在18岁前发病,发病的高峰年龄平均為14.5岁,童年和青少年阶段是奠定精神健康的关键时期。 她补充,精神健康欠佳,可导致情绪困扰、生活质素下降,增加患心臟病、中风等重大疾病风险,同时诱发吸烟、酗酒或滥用药物等行為,影响日常生活,甚至提高自杀风险。她鼓励父母多关心子女,营造稳定而关爱的家庭环境,有助子女建立良好的精神健康基础,减低日后罹患精神疾患及自杀的风险。 要促进孩子的精神健康,她建议父母可採取以下方法: • 开放心扉、 促进沟通:鼓励孩子坦诚分享真实想法和感受,避免批判、忽视或轻视孩子的情绪困扰,以建立信任的亲子关係。 • 营造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建立稳定、关爱和安全的家庭氛围,与子女多作正面活动,例如分工合作準备健康餸菜,将日常生活变成愉快体验,透过正面互动,加深彼此联繫。 • 教孩子辨识并健康表达情绪:协助孩子识别和标示自己的情绪,增强他们对自我情绪的意识,有助於他们表达需求,同时教导子女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策略,如深呼吸练习、静观、写日记等。 • 确保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青少年一般需要8至10小时睡眠,睡眠质量与情绪健康有密切关係。父母应多鼓励孩子阅读或参加户外游戏,并為孩子设置每日合理的电子屏幕时间上限,自己亦应以身作则。均衡饮食与适当体能活动如跳舞或远足,可提升睡眠质素,紓缓压力,预防焦虑和抑鬱。 • 為子女树立榜样,展示应对技巧:教导子女挫折与失败乃平常之事,让他们培养抗逆力,鼓励孩子多参与社团、兴趣班和社区活动,发展关键的社交技能,建立社交联繫。 • 识别子女情绪困扰跡象,及早处理:留意子女是否出现持续的悲伤、行為改变、易怒、失眠,或者对过往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学业表现下滑等跡象;同时也要注意他们是否常抱怨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这些均可能是情绪困扰的信号,家长要及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如欲了解更多精神健康资讯,可瀏览「陪我讲」网站 https://www.shallwetalk.hk/zh/。 |
文章转载︰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