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处方:紓缓疫下失业焦虑

疫情使全球很多地方的经济都不景气,香港亦不例外。在这情况下,我们如何调整心态和寻找出路呢?

有一定程度焦虑感并非坏事,因為这促使我们採取行动走出困境。然而,太强烈的焦虑感可能令我们容易感到疲劳,出现坐立不安、不能集中精神、暴躁或睡眠失调等身心徵状,损害健康和减低抗逆能力。要避免被焦虑感压垮,我们可以尝试:

  •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 為自己订立「计划时间」来处理经济问题,以及「家庭与个人时间」来陪伴家人和自我放鬆
  • 每天做运动
  • 避免以吸烟、饮酒或滥药的方式处理焦虑、压力或睡眠问题


忌自贬 客观想法保韧力


我们还可通过调节心态来保持积极。当失去工作时,我们可能会產生一些自贬的想法,比如:「我真是没用」、「不能挣钱养家,我不是一个好的父亲/母亲」。不妨提醒自己这是片面的判断,既不理性,又影响情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宜从多方面的事实或资料考虑,力求保持客观和平衡的想法,比如:「我对家庭的贡献并非只有金钱,还有努力教好子女的品格。」这样可令我们更有动力和韧力解决问题。

疫情及其经济影响虽未必很快结束,但社会总有恢復运行的一天。我们不妨心存希望,视现在為一个「过渡时期」。在此期间,若难以在原有行业找到工作,不妨放开怀抱,考虑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职位,以及自僱、兼职或临时性质的工作。通过不同途径,比如劳工组织、招聘中介及諮询亲友来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亦可善用这段过渡时刻进修或参加职业再培训,或在有需要时申请经济援助。

我们可能会因為压力或情绪低落而不想与家人谈论经济上的困难。可是,逃避与沉默会令家人感到不安。不妨坦诚沟通,一家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当下的困难。我们可以:

  • 让家人了解我们面对的经济困难,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 讨论家庭角色调换的可能:若配偶或其他家人能够先找到工作,自己可否代替对方负担关顾家庭的责任?
  • 计算家中收入、存款和生活开支,讨论开源或节流方法,可否调整消费模式、生活习惯和/或期望

若家中有小朋友,这段困难时刻也是一个言传身教的机会。可以培养子女量入為出的理财观念,教导他们解决难题的方法和技巧;也可向他们解释经济情况转变对家庭的影响,让他们明白家人互相体谅、帮助和支持的重要。

文:钟燕群(卫生署健康促进处高级临牀心理学家)

文章转载︰明报